2019年我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面臨的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更趨復雜,但行業主要市場的需求保持了穩定,加之減稅降費、深化增值稅改革等國家各項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紛紛落地,行業整體運行情況相對良好。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11月行業的工業增加值增速為7.1%,高于制造業平均值,在紡織行業內也處于領先水平。
生產方面,2019年1-11月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的非織造布產量達到453.3萬噸,同比增長11.1%,增速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5個百分點,全年非織造布的內需市場保持了比較強勁的需求;簾子布的產量為56.7萬噸,同比降低7.7%,汽車市場景氣度的持續下滑對上游的簾子布市場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經濟效益方面,1-11月,我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120.2億元,同比增長2.2%,利潤總額為105.5億元,同比下降0.9%,企業的平均利潤率為5.8%,處于上升狀態但依然低于上年同期0.29個百分點; 但與此同時,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的毛利潤和營業利潤分別增長5.9%和11.4%,毛利潤率與營業利潤率較上年同期均增加了0.5個百分點,行業企業的三費比例相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02個百分點,虧損企業的虧損額增幅也下降了22.1個百分點。由此可以看出,盡管宏觀形勢的變化對行業部分企業的經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但相關原材料價格的下降以及國家減稅降費政策的落實,使企業在相對困難的情況下保持了較好的業績。
需要注意的是,伴隨著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行業經營分化的現象愈加明顯,1-11月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的虧損面為14%,同比增加了1.5個百分點,行業內的小企業以及一些產品結構單一、創新速度慢的企業依然面臨較大的經營困難;大企業憑借品牌優勢、資本優勢以及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繼續保持了較好的發展勢頭。前三季度,行業 16家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分別同比增長0.6%和5.1%。
分行業看,2019年1-11月規模以上非織造布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增長3.6%,毛利率增長0.3個百分點,但利潤總額和利潤率分別下降了1.5%和0.3個百分點;篷、帆布行業的盈利能力持續好轉,利潤總額和 利潤率分別增長1.8%和0.4個百分點;繩、索、纜行業和紡織帶、簾子布行業受市場需求等因素的影響,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的增速紛紛出現下降;其他產業用紡織品(包含過濾、土工、防護、交通和復合材料等類別)的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分別增長4.4%和0.5%,平均利潤率接近7%,在全紡織行業內處于領先水平。
國際貿易方面,2019年1-11月行業出口產業用紡織品價值248.3億美元,進口61.5億美元。主要產品中,涂層織物、非織造布以及氈布/帳篷是排名前三的出口產品,出口額均超過了25億美元,在產業用紡織品總出口額中的占比超過三成。非織造布的出口額和出口量較上年同期分別增長7.76%和4.04%,海外市場對于非織造布的需求依然旺盛;從主要出口市場看,盡管中美貿易摩擦依然存在諸多不確定性,但美國依然是我國產業用紡織品的最大出口國,對其出口額達到34億美元,越南超越日本成為第二大出口國,出口額同比增長約8%,對日韓兩國的出口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對俄羅斯、菲律賓、泰國等國的出口額均呈現不同程度的增長。值得注意的是,自2013年開始,我國產業用紡織品對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出口份額已從32.64%上升至37.73%,“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正成為我國產業用紡織品出口增長的重要動力。
2020年,隨著消費升級的不斷深入,我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將繼續依托巨大的內需市場,積極開拓國際市場,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市場,通過技術創新、智能制造和精細化管理進一步提升產業競爭力,化解國內外宏觀環境不確定性帶來的各種風險,保證行業的平穩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