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完成單位:江蘇迎陽無紡機械有限公司、南通大學、江南大學
近年來,我國大飛機、高速列車、汽車產業飛速發展,車用紡織材料需求量每年超過40億平方米,其中非織造材料占70%。車用非織造材料具有高回彈性、耐日曬、耐熱、色牢度高、萬次以上耐磨性好、安全無毒等特點,現有生產裝備功能單一,不能適應多種原料混合及復合在線成型,產品無法滿足多功能要求,嚴重制約了復合車用非織造材料的推廣應用。
該項目屬紡織科學技術領域,是車用非織造材料工藝與裝備技術的集成創新和產業化應用,主要科技內容如下:(1)創新了針刺、撒粉、熱熔等多工藝柔性復合方法,解決了生產線功能單一的問題,實現了從纖維到多種產品(針刺布 /纖維網、針刺布/PP膜、針刺布/纖維網
/PP 膜)在線復合一次成型。(2)發明了多種纖維混合梳理的關鍵機構,解決了混合梳理時纖維易斷、滯后轉移及成網不勻的行業難題,實現了纖網均勻度
CV <2%,梳理機混紡產量提高30%。(3)
研發了針刺機負載分布技術和共軛平衡技術,解決了針刺機重載高速運行失衡問題,實現了 2000g/m2高克重車用非織造材料1800次/
分鐘高頻率針刺成型,針刺效率提高 50%。(4)開發了車用非織造材料柔性復合成套裝備,研發了工藝參數專家系統和物聯網系統,實現了車用非織造材料的數字化生產。
項目獲授權發明專利11項、軟件著作權1項,制定國家標準2項。項目裝備生產能力 1000kg/h,生產10種以上產品。經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技成果鑒定,整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近三年,項目裝備累計銷售80
臺套,新增直接經濟效益 7.2億元,新增利潤9712萬元;出口美國、德國、俄羅斯等發達國家,創匯4160
萬美元。項目裝備累計生產復合車用非織造材料 5.5億平方米,創造間接經濟效益98.6億元。項目成套裝備符合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十三五”發展指導意見》中“加快紡織基柔性復合材料開發應用”的要求,相對離線復合設備,綜合投資降低
60% ,生產效率提高30%,生產成本降低40%。項目裝備提升了我國車用非織造材料的國際競爭力,為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的結構調整、轉型升級作出了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