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孕育了底蘊深厚的名族文化。
源遠流長的經典詩文,是歷史長河中經久不衰的瑰寶。
有諸子百家,有四書五經,有唐詩宋詞……
老子莊子,有孔子孟子,有李白杜甫……
智成纖維第95期讀書會在周四晚如期舉行,讓我們一起去了解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吧!
本期主持人
讀書會現場
率先出場的讀書者謝龍珠帶來《馬說》
《馬說》這篇文章以馬為喻,談的是人才問題,流露出作者憤世嫉俗之意與懷才不遇的感慨與憤懣之情。表達了作者對封建統治者不能識別人才、不重用人才、埋沒人才的強烈憤慨。
接下來的分享者吳紅《莊辛論幸臣》
這篇文章的主旨是莊辛以淺顯生動、寓含深刻的層層比喻,告誡楚襄王不能只圖享樂,而應勵精圖治,"以天下國家為事",否則必將招致嚴重后患的道理。
第三位分享者郭芳娥帶來《增廣賢文》
《增廣賢文》集結中國從古到今的各種格言、諺語。后來,經過明、清兩代文人的不斷增補,才改成現在這個模樣,稱《增廣昔時賢文》,通稱《增廣賢文》。
第四位讀書者竺德瑯《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大約是戰國末年或秦漢之際儒家學者托名孔子答問的著作。其人認為在大道施行的時候,一定能形成一個“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的“大同”社會。盡管在當時的戰亂時期下那個愿望是不可能實現的,但那是儒家學者在亂世中一個美好愿景。
第五位分享者吳總給大家繼續分享《商鞅變法-去強》
其中這篇文章的“強”指百姓不聽政令。本篇談論如何消除百姓不聽從政令的弊端。作者認為去強需要以刑罰,專心農戰,少事商賈也是去強的辦法。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華經典百年樹人。如今我們正在經典文化的陶冶中快樂著,成長著。
下期主持人接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