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即“量度”,是事物發展的基礎,是人類歷史進程中遵循的準則。離開標準,人類社會的進程,猶如盲人騎瞎馬。標準涵蓋了一切事物的方方面面,并且在不斷地變化和發展。
“得標準者得天下”!經濟全球化使標準競爭上升到了戰略地位,標準化水平已成為各國各地區核心競爭力的基本要素。20世紀90年代后期,特別是進入 21世紀以后,發達國家紛紛制定各自的標準化發展戰略,以應對因經濟全球化給自身帶來的影響。一個企業,一個行業,乃至一個國家,要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重視標準建設和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制修訂中。
2018年12月,國標委正式批復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簡稱中產協)為國際標準化組織土工合成材料技術委員會(ISO/TC221 )國內技術對口單位,協會隨后開展了相關工作。
今年初,中產協啟動了國內技術對口工作組籌備工作,獲得了行業企業家、專家的大力支持和認可,目前工作組覆蓋了生產企業、檢測認證機構、研究院所與高校等領域,于2019年第二屆亞歐土工合成材料會議(EAGS· 2019)期間正式成立。
11月20日,ISO/TC221國內技術對口工作組(簡稱工作組)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產協會長、工作組組長李陵申,中產協副會長李桂梅,中產協秘書長、工作組副組長張傳雄,國家化學建筑材料測試中心(材料測試部)主任者東梅,長江科學院研究室副主任丁金華,以及由高校、科研院所、檢測認證機構、企業技術專家組成的工作組其他委員參會。
丁金華介紹了國內外土工合成材料標準現狀。她講到,1998年,長江、松花江和嫩江發生全流域大洪水,土工合成材料在抗洪搶險中發揮了顯著功效。汛后,國家經貿委聯合建設部、水利部等六部委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抓好土工布推廣應用工作的通知》,同時應用技術規范編制和產品標準制定也開始進行。當時制定頒布了 20多項土工相關標準,奠定了目前土工合成材料標準的大體框架。當前,土工合成材料國家標準共39項,其中一般性規定3
項,產品標準 15項,測試標準20項,技術規范1項;行業標準包括產品標準(公路
JT/T480 、513~521、664~668、992
等 16項,住建CJ/T437等),測試標準(SL235-2012
、 JTG E50-2006、QB/T2854-2007等),以及水利、公路、鐵路等領域技術規范;另外還有企業制定的產品標準和檢測標準。
ISO/TC221 中現行38項,制定中21項。她還介紹了
ASTM 標準的特點:數量多、修訂頻率高、范圍廣、應用性強等。她認為,目前標準化建設還存在規定不統一、同質性問題突出、更新慢、對新材料測試方法的響應滯后等問題。
中產協黃景瑩介紹了工作組主要工作和未來工作重點。主要工作包括:積極跟蹤、研究土工合成材料領域產業及標準的現狀及發展趨勢,按時參加工作組會議;對國際標準的有關技術內容進行必要的試驗、驗證,協調并提出投票和評議意見;評審國內相關機構提交的國際標準新技術工作領域和新工作項目提案建議,提出中國代表團的提案建議;積極推薦相關專家加入國內技術對口工作組或ISO
工作組。未來重點工作主要包括:建立工作機制,按照國標委對國內技術對口單位及工作組的職責要求,完成國際標準投票工作;研究對比國內外標準(包括ASTM的標準),完善國內相關標準,提出國際草案建議。例如國外標準有一些是關于試驗方法、試驗方法選擇導則、施工方法或施工質量檢驗標準的,這些國內是否有需要,與我國實際生產或工程應用情況是否一致,需要工作組專家進一步研究分析;推動行業基礎研究,特別是在應用技術、設計規范上,深入分析土工合成材料性能對施工過程及質量的影響因素,研究、更新、提出相應工程領域的應用技術或設計規范,推動行業向更科學的方向發展。
隨后,各位委員圍繞ISO、國行標現狀展開了熱烈討論,紛紛建言獻策,為工作組下一步的工作奠定了基礎。
最后,李陵申作會議總結,他表示,國內單位參與國際規則、標準制修訂工作,是“走出去、國際化”的重要舉措,對國內行業了解世界先進技術、標準等有較好的幫助;參與國際標準制修訂工作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可以先從表達意見、提出標準修訂意見著手,體現出國內行業的責任和義務擔當;土工合成材料的標準制定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和繁雜的行業交叉性,希望各相關部門能保持開放心態,摒棄壁壘,共同推動行業進步和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