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摘要:
4月21日,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產業用紡織品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為全面、準確理解《指導意見》的重要精神,中產協特在官方微信開…
無限應用、廣泛替代;
高質產紡、華章日新!
4月21日,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產業用紡織品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為全面、準確理解《指導意見》的重要精神,中產協特在官方微信開設【聚焦“十四五”】欄目,涵蓋高端訪談、任務領航、領域直擊、優企風采等內容板塊,旨在高質量實現《指導意見》的總體要求和發展目標。
【高端訪談】
握指成拳,同頻共振
權威聲音為行業引航掌舵,把脈定向
充滿活力的內需市場、持續完備的全產業鏈優勢以及不斷拓展的應用領域等要素,使我國成為當前全球最大的產業用紡織品生產國。“十四五”時期,加快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發展將是紡織行業擴大內需、暢通產業鏈、拓展發展空間的重要發力點。
“十二五”、“十三五”時期,工信部和國家發改委等部委針對產業用紡織品行業連續發布規劃和指導意見,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李陵申作為親歷者,在本次《指導意見》發布之際,對我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這十年間取得的主要成績進行了深度解讀,并全面闡述了“十四五”時期行業發展愿景。
“十二五”、“十三五”成績顯著,推動我國成為當前全球
最大的產業用紡織品生產國
政策引領、方向把握
市場拓展、多元應用
制造系統、集成創新
質效提升、結構優化?
產業用紡織品是科學技術和高端替代雙輪驅動、相互促進發展的行業。“十二五”、“十三五”期間,產業用紡織品通過自身的技術創新、工藝改進和質量提升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了高質量的產品,創造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確保我國重點領域的產業鏈自主可控,行業實力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提升。
具體而言,高性能產業用紡織品在醫療系統得到大面積推廣應用,為確保醫患健康安全作出重要貢獻,人造皮膚、人造血管、心臟支架、疝氣補片等植入性醫用材料在臨床應用實驗取得了積極進展。2020年新冠肺炎以來,醫用防護服、各種口罩在防控過程中有效阻止了疫情蔓延。我國高性能聚酯紡粘胎基布技術,打破了長期以來國外企業壟斷的局面,大幅提高防水材料的工程質量和壽命,應用比例由不足2%提高到目前的70%左右。在阻燃、防彈、防生化等領域內的基礎研究和材料創新,實現單一防護服具有多重防護的能力。在碳纖維復合材料制備技術和生產能力方面取得較大突破,已經應用在國產大飛機、直升飛機、無人機和風能材料領域。紡織材料還廣泛應用于航天服、航天貨包、星載天線、降落傘等,在航天員生命保障、通信系統和回收著陸系統中發揮重要作用。先進紡織材料在軍需被服、單兵防護裝備、偽裝屏蔽裝備、飛機、艦船中的大量應用,為國防現代化建設作貢獻。我國自主研發的繩纜產品已經成功應用于遠洋捕撈、深海探測、石油開采、深水系泊,服務國家海洋強國戰略。
此前兩次國家級規劃,確立了產業用紡織品在紡織行業結構調整、產業升級中的地位和作為戰略新材料基礎產業不可替代的作用,使其成為國家產業結構調整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鼓勵發展的類別。在疫情防控、大氣環境治理、軍民融合、重點基礎設施工程建設和海洋工程等領域,國家出臺了多項促進行業發展的相關政策,支持企業的技術創新、先進產能投資、融資和政府采購等。目前,我國已基本建成了覆蓋高端科研機構、高校、檢測機構和重點企業的行業創新體系,培養了一大批不同層次的專業技術人才,為科技創新打下堅實基礎,重點企業的研發投入占到營業收入的2.92%。內需市場是行業發展的壓艙石,既有效抵御國際市場波動,也為行業迭代升級提供了較大的成長空間,目前產業用紡織品內銷比例超過80%。出口方面,中國制造無論在技術還是在成本上都具有很強的競爭力,成為全球最大的產業用紡織品出口國。同時,在產業鏈配套方面,我國與發達國家相比也有較強的整體優勢。
我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近十年來的發展,主要得益于國家產業政策支持、科技創新驅動、產業體系配套、內需市場牽引、國際比較優勢等多個方面。行業協會不斷推動和完善科技創新平臺、標準制修訂、經濟運行分析、信息咨詢、產融結合、社會責任、展會論壇、國際交流、媒體宣傳等服務,也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產業用紡織品行業進入快速發展的機遇期和窗口期,高質量發展態勢明顯
產業發展規模適度
產業結構多元合理
產業質量效益顯著
產業國際間伸縮能力強
產業發展空間廣闊
產業創新貢獻突出?
近年來,我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高質量發展態勢明顯,主要表現為產業發展規模適度、產業結構多元合理、產業質量效益顯著、產業國際間伸縮能力強、產業發展空間廣闊、產業創新貢獻突出。
當前產業用紡織品行業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機遇期和窗口期。一是我國紡織業將成為中國最具潛力率先跨入世界制造強國行列的工業之一,為行業提供巨大的競爭優勢;二是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讓全社會對產業用紡織品行業有了全新的再認識,為行業帶來更廣泛的應用空間;三是國家多次強調要實施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提升工程,而產業用紡織品是國家戰略新興產業的基礎產業,行業強基面臨著新的機遇。
未來,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競爭將由規模體量優勢轉變為創新應用優勢,由成本優勢轉變為質量和品牌優勢,由廣度拓展優勢轉變為深度主導優勢,由國內制造基地優勢轉變為全球制造網絡優勢。
“十四五”已經到來,這是我國紡織工業邁向世界科技強國前列的重要時期,加大應用基礎研究力度、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強化創新載體間協同互促、構筑行業標準化創新生態體系、提升產業支撐服務能力,應是我們未來相當一段時間不斷努力的方向。
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科技創新為產業用紡織品行業進步和保障產業鏈安全保駕護航
制定技術發展路線圖
實施關鍵共性技術攻關
培育公共創新平臺
推動標準專利有效供給?
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處于核心地位。近年來,協會主要在落實黨和國家科技發展戰略、制定科技發展規劃、制定行業技術發展路線圖、實施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培育公共創新平臺、引導產學研用對接、推動標準專利有效供給、推進新產品新技術應用等方面開展了相關工作。“十三五”期間,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先后承擔了3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十余項中國紡聯基礎研究項目,行業6項成果獲得國家科技獎,100余項成果榮獲“紡織之光”中國紡聯科學技術獎,制修訂37項行業相關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1項專利獲得中國專利獎金獎,行業現有7個國家企業技術中心、5家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一大批中國紡聯和中產協研發創新中心基地。這些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基礎應用研究突破和標準體系完善,對于促進行業創新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引導推動作用。
本次《指導意見》中多次強調科技創新的重要性,例如,在指導思想中提出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科技創新為動力;在基本原則中提出堅持創新引領;在重點任務中強調強化科技創新,穩固產業發展基礎,并在各項內容中提出了具體措施。這些都充分說明了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對科技創新的迫切需求。從協會的角度來看,“十四五”期間,產業用紡織品科技創新需要進一步突破現有的小散弱局面,形成行業合力實現快速突破,為行業進步和保障產業鏈安全保駕護航。
目前,產業用紡織品行業正在積極推動建立“國家先進技術紡織品創新中心”,也正在積極申報成立“全國產業用紡織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相信這些行業公共創新平臺和組織的建立,將有利于全面統籌和推進行業科技和標準化工作,更好地服務行業高質量發展。
“十四五”愿景:構建產業發展氛圍良好,具有高韌性、高附加值的高技術紡織品產業鏈
以頂層設計、政策系統推進為保障
以技術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為突破
以解決協同創新、融合應用為抓手?
“十四五”時期,行業發展方向將表現為以新材料催生新興產業發展,以人工智能信息技術打造先進紡織品制造業,以綠色低碳技術促進行業技術創新和消費升級,以補鏈強鏈工程培育專精特新和產業鏈創新鏈主企業。
“十四五”是行業鞏固、提升、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機遇期,希望在國家部委的支持下,通過高水平創新平臺開展關鍵技術的基礎研究、產品開發和應用推廣,實現我國在高品質非織造布、安全防護與應急救援、航空航天、海洋產業與漁業、醫療健康、交通運輸、土工建筑、過濾用紡織品等領域關鍵技術突破;在產業用紡織品標準化組織方面取得突破,實現行業標準和質量工作的重大提升;行業重點企業在技術創新、先進制造、高端應用和品牌影響力方面取得明顯進步,企業的國際競爭力顯著加強,涌現一大批專精特新企業和國際領軍企業。
“十四五”時期,行業將以頂層設計、政策系統推進為保障;以行業關鍵共性技術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為突破口;以解決跨領域產業鏈協同創新、廣泛融合應用為抓手;構建產業發展氛圍良好,具有高韌性、高附加值的高技術紡織品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