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產業用紡織品的工業增加值增速達到了9.4%,比去年同期增加1.3個百分點。一季度 18家產業用紡織品上市公司半數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雙增長;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3.43%和16.86% 。
顯然,2019年一季度,我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克服各種不利因素,依然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特別是醫療衛生用非織造材料、過濾分離用非織造材料、汽車內飾用非織造材料迎來最佳發展時機。
醫用紡織品2020年需求將超60萬噸
中國是醫療衛生用紡織品生產大國。隨著市場的不斷升級及人們對美好生活需求的不斷提升,醫療衛生用紡織品的性能呈現出多樣化的發展趨勢。
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在醫用紡織品中,今后幾年增長最快的產品包括常規繃帶、生物相容性好的植入材料和面巾紙、抗菌性傷口包扎材料、假體材料、智能化紡織品。上述五類醫用紡織品均有廣泛用途,加工這些紡織品的原材料,如單層纖維、多層纖維、針織品、非織造布、編織與復合材料等都將呈現巨大前景。相關數據顯示,2018 年,我國醫用紡織品消費需求量超過50萬噸,到2020年,這一數字將超過 60萬噸。
專家預測,今后的15~20年間,該產業將以15% 以上的速度增長。醫用紡織品已經成為業內的重點投資方向之一。而且,隨著消費高端化趨勢、二孩政策的全面實施和老齡化加劇,投資熱點將集中在中、高端產品的研發,以及企業技術改造與設備更新等方面。研究和開發更加人體友好的醫用紡織材料將成為提高治療和醫療服務水平的一個重要方向,使醫用紡織品的性能呈現出多樣化、高端化的發展趨勢。這些趨勢對低檔醫療衛生用紡織品的擠出作用很明顯,有利于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和轉型升級。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我國醫療衛生領域對紡織材料的需求潛力巨大,行業規模持續增長,但是也暴露出一些限制性弊端,發展瓶頸逐漸凸顯。比如,醫用紡織品的綜合技術性能尚不能充分滿足市場需求,尤其在外科用植入性紡織品和體外過濾用紡織品方面,目前主要依靠進口。而且,由于起步相對較晚,我國的醫用材料的市場份額約在世界市場的占比較低。同時,國內醫院、衛生機構的應用尚未完全打開,其應用前景有待拓展。此外, 2018年全球一次性醫療用紡織品需求量已超2000億美元,行業發展未來可期。
綠色制造步伐加快
“科技和綠色是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產業生態體系的兩大關鍵詞,科技改變產業,綠色引領未來。”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會長李陵申表示。
“推進綠色制造,發展循環經濟”是“十三五”期間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的重點任務。2018年國家和地方均出臺多項環保法律法規,執法力度持續加大。在環保政策壓力下,行業內企業在各自領域積極響應,做了大量工作科技的發展,改變了傳統紡織工業的業態。
得益于環保要求的日趨嚴格,以及工業行業的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的再次修訂,工業型生產企業興起了新一輪環保提效改造,布袋除塵等方面的需求增加,濾布等過濾與分離用紡織品在近年來一直保持較高速度增長,部分企業的生產訂單已經排至下半年。同樣受益于環保要求的提高,水過濾材料近年來也實現了快速發展。
作為產業用紡織品的重點發展方向之一,環保產業用紡織品將圍繞大氣、水、土壤污染治理三大行動,繼續提升空氣過濾、水過濾用紡織品性能,擴大生態修復用紡織品應用范圍。
另外,綠色纖維認證體系的全面啟動和不斷完善,將促進綠色纖維在醫衛、過濾、環保、安防等產業用紡織品領域獲得更多應用,充分發揮綠色纖維的價值,進一步加快產業用紡織品行業走向綠色制造的步伐,推動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利好的環保的政策也促進了汽車內飾用非織造材料的發展。汽車制造商一方面不斷研發更具成本效益的生產工藝,另一方面也在積極改善下游市場認可度;消費者更加在意產品舒適性和更高的安全性,進一步引發了車用非織造材料市場的火爆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