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低價拋售收斂,坯布價格跌勢暫緩
今年除了需求不佳因素影響之外,常規產品產能激增,導致市場供需失衡是關鍵,不少紡織老板近兩年再外建廠,市場同質化競爭激烈,也讓之前環保產能出清帶來的紅利消耗殆盡。據聞在蘇北地區不乏有廠家在清明節后就沒有接到訂單,已經有2個月左右的庫存,市場在
5月下旬開始有低價拋貨的現象,雖然并未大面積發展,但是從一定程度上打壓了本地市場的坯布價格,也讓廠家經營難度更大。
在原料上漲的氣氛帶動下,原本低價出貨的廠家也開始收手,準備伺機而動。據聞,目前庫存布收購也出現漲價幾分錢的現象。
2、信心逐漸收復,利于下單加快步伐
對于市場人士,一直有個說法“信心比黃金重要”。今年行情其實并沒有大家想象中悲觀,但是很多產業鏈人士對市場失去信心,不敢輕易下手,從而導致從終端服裝到成品到坯布到原料,自下而上采購都比較謹慎,一般都不會大量囤貨來賭市場行情起來,但是目前這一現象有所好轉,樣本企業的老板普遍表示,
7月的貿易市場會有所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