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用紡織品全球制造產業結構的重組速度加快,我國要積極應對這種格局,加快 轉型升級,國家政策要大力支持,努力提高技術與裝備水平;破解先進裝備制造業產業發展瓶頸,產業用紡織品裝備制造自主創新能力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使產業用紡織品裝備的核心競爭力顯著增強,能夠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全國人大代表、國機集團邵陽 紡織機械 有限責任公司副總工程師吳繼發表示。
吳繼發表示,產業用紡織品是新材料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廣泛應用于民生產業,而且在國家戰略安全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已經成為醫療衛生、安全防護、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新能源、航空航天、國防軍工等行業的戰略支撐力量。產業用紡織品因其性能特殊和應用領域廣泛等特點,在病毒防控、洪水防治、抗震救災、火場救援、核泄漏處置、海洋漏油治理、戰爭和恐怖襲擊應對等各類重大突發事件中發揮著獨特的保障作用。
“我國產業用紡織品纖維加工總量在紡織行業中占比從2010年的20%增長到了2019年的30%左右,位居紡織行業三大終端應用(服裝、產業用、家用)的第二位;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工業增加值增速等指標在紡織行業中一直處于領先水平。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已成為我國工業體系中最具活力的領域之一,未來的發展空間依然巨大。”為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引導和支持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發展,吳繼發建議:
一是提升產業用紡織品在行業分類中的地位。建議政府部門適時修訂《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準,將現有的產業用紡織品制造提升為大類,與紡織業,紡織服裝服飾業和化學纖維制造業平行。
二是成立全國產業用紡織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產業用紡織品標準在歷次公共衛生事件、自然災害治理和預防中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技術支撐作用,為企業生產和應用部門采購提供了重要依據。全國紡織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產業用分技術委員會,不僅承擔著產業用紡織品領域的國內和國際標準化工作,同時還承擔了紡織行業的國家軍用標準管理工作,其組織形式與行業在國家公共安全、應急保障中的重要作用不相符,不利于專業化、系統化的運行和管理,不利于產業鏈上下游、行業間的協調和交流,制約了行業標準化體系建設和技術水平提升。建議成立全國產業用紡織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強化產業用紡織品行業的標準化管理職能,通過標準歸口形成跨部門的協同機制,調動更多的資源服務于環境保護、應急突發事件、安全防護、醫療健康等領域,推動產業鏈上下游標準的無縫對接和配套政策的完善,實現產業用紡織品標準化全面統籌管理和 質量監督。
三是完善口罩、醫用防護服國家應急儲備機制,提高應急狀態下的供應保障能力。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過程中,特別是疫情爆發初期,口罩、醫用防護服現有應急儲備模式暴露出了一些短板和不足。完善口罩、醫用防護服國家應急儲備機制,補缺體系中不健全部分,對有效、快速應對疫情突發和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意義重大。”吳繼發建議,政府部門完善儲備品種、規模、時效等標準,形成中央、地方和重點企業分級儲備體系;建立健全口罩、醫用防護服定點生產制度,引導社會資源投向物資儲備和生產;鼓勵企業、社會組織儲備應急物資,并在疫情過后每年給予部分優質和高水平企業的閑置設備一定的財政補貼等,以提高應急狀態下口罩、醫用防護服的供應保障能力。
四是成立產業用紡織品裝備制造基地。“我國要積極應對這種格局,加快轉型升級,國家政策要大力支持,努力提高技術與裝備水平;破解先進裝備制造業產業發展瓶頸。”吳繼發建議。